湖北郧西黄龙洞骨化石表面改造痕迹研究

王运辅, 武仙竹, 裴树文, 钟丽英. 湖北郧西黄龙洞骨化石表面改造痕迹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08, 28(6): 1034-1041.
引用本文: 王运辅, 武仙竹, 裴树文, 钟丽英. 湖北郧西黄龙洞骨化石表面改造痕迹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08, 28(6): 1034-1041.
王运辅, 武仙竹, 裴树文, 钟丽英. 湖北郧西黄龙洞骨化石表面改造痕迹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08, 28(6): 1034-1041. Wang Yun-fu, Wu Xian-zhu, Pei Shu-wen, Zhong Li-ying. RESEARCH ON BONE SURFACE MODIFICATIONS FROM HUANGLONG CAVE SITE,IN HUBEI PROVINCE[J]. Quaternary Sciences, 2008, 28(6): 1034-1041.
Citation: Wang Yun-fu, Wu Xian-zhu, Pei Shu-wen, Zhong Li-ying. RESEARCH ON BONE SURFACE MODIFICATIONS FROM HUANGLONG CAVE SITE,IN HUBEI PROVINCE[J]. Quaternary Sciences, 2008, 28(6): 1034-1041.

湖北郧西黄龙洞骨化石表面改造痕迹研究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运辅 男 35 实验师 科技考古专业 E-mail:clumsy@cqnu.edu.cn

  • 中图分类号: K878;Q981

RESEARCH ON BONE SURFACE MODIFICATIONS FROM HUANGLONG CAVE SITE,IN HUBEI PROVINCE

  • 湖北黄龙洞遗址出土有距今约10万年的7枚晚期智人牙齿化石,以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并发掘出石制品和骨制品等。本研究使用光学显微镜、超景深数码显微镜以及三维扫描仪等对该遗址骨化石表面具有明显改造痕迹的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参考国内外关于标本表面改造痕迹的认识,对痕迹性质(种类)进行鉴定。然后以鉴定工作为基础,对痕迹在骨骼表面的分布组合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痕迹研究结果支持了发掘者此前提出的关于黄龙洞骨骼堆积属于原地埋藏的研究结论,并表明:黄龙洞内古人类的狩猎与屠宰等活动,是造成洞穴内骨骼堆积的主要原因;当时古人类可能在居址附近猎获动物后,将动物集中到洞穴内进行过较细致的屠宰。居住在黄龙洞的古人类屠宰技术行为主要有:切割、刮切、砍斫和砸击等。大多数切割痕迹主要是为了剥取肉食,部分位于骨骺端的切割痕迹以及砍斫痕迹是肢解行为的结果,而砸击痕迹则与取食骨髓以及骨器制作的行为有关。与人工痕迹同时出现的动物改造痕迹还反映出食肉动物和啮齿动物对人类遗留在洞穴内的骨骼有一定程度的再利用。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41
  • PDF下载数:  109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08-09-13
修回日期:  2008-09-29
刊出日期:  2008-11-2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