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小孙岗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

程至杰, 杨玉璋, 张居中, 方方, 余杰, 陈冰白, 陈昌富, 张辉, 宫希成. 安徽淮南小孙岗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16, 36(2): 302-311.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6.02.06
引用本文: 程至杰, 杨玉璋, 张居中, 方方, 余杰, 陈冰白, 陈昌富, 张辉, 宫希成. 安徽淮南小孙岗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16, 36(2): 302-311.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6.02.06
程至杰, 杨玉璋, 张居中, 方方, 余杰, 陈冰白, 陈昌富, 张辉, 宫希成. 安徽淮南小孙岗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16, 36(2): 302-311.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6.02.06 Cheng Zhijie, Yang Yuzhang, Zhang Juzhong, Fang Fang, Yu Jie, Chen Bingbai, Chen Changfu, Zhang Hui, Gong Xicheng. RESEARCH ON CHARRED PLANT REMAINS FROM THE XIAOSUNGANG SITE IN HUAINAN CITY, ANHUI PROVINCE[J]. Quaternary Sciences, 2016, 36(2): 302-311.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6.02.06
Citation: Cheng Zhijie, Yang Yuzhang, Zhang Juzhong, Fang Fang, Yu Jie, Chen Bingbai, Chen Changfu, Zhang Hui, Gong Xicheng. RESEARCH ON CHARRED PLANT REMAINS FROM THE XIAOSUNGANG SITE IN HUAINAN CITY, ANHUI PROVINCE[J]. Quaternary Sciences, 2016, 36(2): 302-311.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6.02.06

安徽淮南小孙岗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程至杰,男,28岁,博士研究生,科技考古专业,E-mail:zjcheng@mail.ustc.edu.cn

    通讯作者: 杨玉璋,E-mail:yzyang@ustc.edu.cn
  • 中图分类号: K878;Q948.12+3;F329

RESEARCH ON CHARRED PLANT REMAINS FROM THE XIAOSUNGANG SITE IN HUAINAN CITY, ANHUI PROVINCE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Yuzhang
  • 安徽淮南小孙岗遗址是淮河中游地区一处紧邻淮河的堌堆状遗址,其文化性质属于双墩文化,炭化植物种子AMS 14C测年数据显示,遗址年代约为7200~6800cal.a B.P.。本文通过对该遗址2012年9月至12月试掘时采集土样的浮选分析,发现了丰富的双墩文化时期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菱属残块,葡萄属、柿属种子,栎属、枣属、桃属、梅等核壳,炭化稻米以及一些杂草种子。炭化稻米的发现表明淮河中游地区在距今7000年前后属于水稻栽培区,而大量野生植物资源的存在以及各类植物遗存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采集是小孙岗先民获取植物性食物资源的主要方式。综合同时期已发掘遗址的动、植物考古资料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采集、渔猎是双墩文化时期淮河中游地区先民的主要生业形式,稻作农业在当时仍只是一种辅助性的生业活动。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 PDF下载数: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5-10-05
修回日期:  2016-01-04
刊出日期:  2016-03-2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