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部OIS 5e时期中亚热带北移的古生物学证据

李志文, 李保生, 孙丽, 王丰年. 中国南部OIS 5e时期中亚热带北移的古生物学证据[J]. 第四纪研究, 2015, 35(3): 712-720.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5.03.21
引用本文: 李志文, 李保生, 孙丽, 王丰年. 中国南部OIS 5e时期中亚热带北移的古生物学证据[J]. 第四纪研究, 2015, 35(3): 712-720.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5.03.21
李志文, 李保生, 孙丽, 王丰年. 中国南部OIS 5e时期中亚热带北移的古生物学证据[J]. 第四纪研究, 2015, 35(3): 712-720.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5.03.21 Li Zhiwen, Li Baosheng, Sun Li, Wang Fengnian. Paleont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north movement of mid-subtropical during the OIS 5e period in Southern China[J]. Quaternary Sciences, 2015, 35(3): 712-720.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5.03.21
Citation: Li Zhiwen, Li Baosheng, Sun Li, Wang Fengnian. Paleont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north movement of mid-subtropical during the OIS 5e period in Southern China[J]. Quaternary Sciences, 2015, 35(3): 712-720.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5.03.21

中国南部OIS 5e时期中亚热带北移的古生物学证据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志文 男 32岁 博士 自然地理学专业 E-mail: lizw1982@163.com

    通讯作者: 李保生 E-mail: libsh@scnu.edu.cn
  • 中图分类号: Q915.5;Q915.878;P534.63+1

Paleont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north movement of mid-subtropical during the OIS 5e period in Southern China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Baosheng
  •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是中国南方地区第四纪的代表性哺乳动物群, 常见种属多见于亚热带地区, 少数种属在自然状态下主要分布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 如猩猩、长臂猿、亚洲象和绝灭种巨貘、中国犀的现生种貘、犀等热带种, 它们的存在指示了具热带气候性质的中亚热带南部的森林环境。本文在确定中国南部OIS 5e时期此类动物群种属构成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 主要以热带种属的分布及其北界为依据, 推断出中亚热带北界分布至秦岭-淮河以南, 较现今北移约 3°, 1月份平均温较今高约4~5℃, 年均温高约3℃, 说明在现今的亚热带地区盛行中亚热带-热带的气候环境, 发生了较大的生物-气候带变迁。该变迁事件对应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高温期和 35°N冬半年天文辐射总量的峰值, 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结果。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 PDF下载数: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4-09-11
修回日期:  2015-02-12
刊出日期:  2015-05-25

目录